发布时间:2018-05-18
地榆,是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纺锤形粗壮跟,短柄小叶,紫红色花瓣,果实包藏萼筒内。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地榆也是中草药,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那么中药材地榆如何种植?种植效益如何?
地榆,是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纺锤形粗壮跟,短柄小叶,紫红色花瓣,果实包藏萼筒内。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地榆也是中草药,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那么中药材地榆如何种植?种植效益如何?
上图为地榆种植图片
一、地榆的植物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粗壮,多呈纺锤形,稀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横切面黄白色或紫红色。茎直立,有棱,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基生叶羽状复叶,小叶4~8对,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7厘米,宽0.5~3厘米,先端圆钝稀急尖,基部心形至微心形,边缘有粗大圆钝稀急尖的锯齿;茎生叶较小,近无柄;基生叶托叶膜质,茎生叶托叶大,草质,半卵形,外侧边缘有锐锯齿。穗状花序椭圆形、圆柱形或卵球形,长1~3厘米;苞片2;萼片4,紫红色;雄蕊4枚,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柱头顶端扩大,盘形,边缘有流苏状乳头。瘦果包被在宿萼内,外面有4棱。花果期7~10月。
二、地榆产地分布
生于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疏林下。分布于全国各地。主产于西北及东北等地。
三、地榆的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宜选腐殖质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最快,怕干旱。
上图为地榆种植图片
四、地榆的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1)种子的采集
地榆种子的采集时间应在9月中下旬,既可保证种子的数量,又有相对质量保证,经观察实验,引种栽培的地榆,由于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种实不易脱落,适当延迟采种,时间10月上、中旬,可提高籽种品质。
(2)播种技术
分秋播和春播两种。秋播多在8月中、下旬,春播多在3、4月播种。条播,行距4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cm左右,1h㎡播种量15-22.5kg。如遇土壤干旱需进行浇水,约2星期出苗。在早春干旱地区,亦可采用育苗移栽方法。分根繁殖:早春母株萌芽前,将上年的根全部挖出,然后分成3-4株不等,分别栽植。每穴1株,株距35-45cm,行距60cm。
2、分根:多在春季地榆萌芽前或秋季采挖地榆时,用带茎、芽的小根作种苗。每穴栽1株,按行距30-40cm、株距25cm挖穴,穴深视种苗大小而定,栽后覆土,浇足定根水。
五、地榆的种植管理技术
地榆的田间管理较粗放,也没有病虫危害,但要经常浇水,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并少量多次施用氮肥,最宜施腐熟的人尿。特别在采摘嫩叶后,用腐熟尿水1份加水4份追施,或用速效氮肥追施,可促使叶片生长,延缓抽薹开花期,或不开花。如果只采收嫩叶栽培,在植株刚开始抽薹时把花薹摘去,能促使分蘖生长新叶。在苗期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上图为地榆种植图片
六、地榆的病虫防治
1、病害有白粉病,春季开始发生。主要以勤除杂草,合理密植,使田间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高的方法来预防。
2、虫害有金龟子,为害期间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浇灌防治幼虫。
七、地榆的采集加工
春播2、3年种、秋季均可采收,于春季发芽前,秋季枯萎前后挖出,除去地上茎叶,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干燥。
八、地榆的种植价值
1、食用价值
一般春夏季采集嫩苗、嫩茎叶或花穗 ,用沸水烫后换清水浸泡 ,去掉苦味,一般用于炒食、做汤和腌菜,也可做色拉,因其具有黄瓜清香,做汤时放几片地榆叶更加鲜美;还可将其浸泡在啤酒或清凉饮料里增加风味。
2、药用价值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根入药,性微寒、味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榆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 、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 ,可治疗吐血、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
3、观赏
地榆叶形美观,其紫红色穗 状花序摇曳于翠叶之间,高贵典雅 ,可作花境背景或栽植于庭园、花园供观赏。
上图为地榆种植图片
九、地榆种植前景与效益(仅供参考)
地榆,随着货源消化,市场可供量减少,商家拿货价格高于前期,行情随之调整,目前市场地榆价格统个在7-7.5元之间,饮片价格在11-12元,好片售价在16元,后市行情变化继续关注。
以上为中药材地榆的种植以及种植前景分析,如想了解更多中药材种植信息可关注今日药市中药材信息网。
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