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08
防风,中药名。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是一种药草的名字,那么本章小编为大家总了关于中药材防风的种植技术以及一些相关中药知识:
防风,中药材名。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是一种药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防风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上图为中药材防风图片
一、防风的植物形态特征
防风为多年生草本,高30-2000px。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细棱。花期8-9月,果期9-10月。其喜凉爽气候,耐寒,耐干旱。宜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酸性大,粘性重的土壤中种植。
上图为中药材防风种植图片
二、中药材防风的种植技术
1、防风的生长习性
防风适应性较强,耐寒、耐干旱,喜阳光充足、凉爽的气候条件,适宜在排水良好、疏松干燥的砂壤上中生长,在我国北方及长江流域地区均可栽培。
种子容易萌发,在15-25℃的范围内均可萌发,新鲜种子发芽率可达50%以上,贮藏1年以上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故生产上以新鲜的种子作种为好。防风发芽适宜温度为15℃,生产上春、秋季播种均可。种子在春季播种20天左右出苗,秋播翌年春天出苗。
2、选地整地
防风是深根性植物,主根长可达50-60厘米,应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黏土地种植的防风极短,分叉多,质量差。防风是多年生植物,整地时需施足基肥,每亩用厩肥3000-4000千克及过磷酸钙15一20千克,深耕细耙。北方作成1.3-1.7米宽的平畦,南方多雨地区作成宽1.3米、沟深25厘米的高畦。
3、防风的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在春、秋季都可播种。春播,长江流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华北在4月上中旬;秋播,长江流域在9-10月,华北在地冻前播种,第二年春天出苗。春播需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1天,使其充分吸水以利发芽。在整好的畦内按30-40厘米行距开沟条播,沟深2厘米,把种子均匀播人沟内,覆土盖平,稍加镇压,盖草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播后20一25天即可出苗。每亩用种子2千克。
(2)分根繁殖:在收获时或早春,取粗0.7厘米以上的根条截成3厘米长的小段作种。按株行距15厘米×50厘米、穴深6-8厘米栽种,每穴1根段,顺栽插入,栽后覆土3-5厘米,每亩用报量约50千克。
三、防风的种植管理技术
1、除草并培土:6月前需进行多次除草,保持田间清洁。植株封行时,先摘除老叶,后培土壅根、以防倒伏;入冬时结合清理场地,再次培土以利于根部越冬。
2、追肥:每年6月上旬或8月下旬需各追肥1次,用人粪尿、过磷酸钙或堆肥开沟施于行间。
3、排灌:在播种或栽种后到出苗前的时期内,应保持土壤湿润。防风抗旱力强,多不需浇灌,雨季注意及时排水,以防积水烂根。
4、间苗:苗高5厘米时,按株距7厘米间苗;苗高10-13厘米时,按13-16厘米株距定苗。
5、摘薹:2年以上植株,除用以留种的外,都要及时摘薹。
上图为中药材防风种植图片
四、防风的留种技术
选生长旺盛、没有病虫害的二年生植株。增施磷肥,促进开花、结实饱满。待种子成熟后割下茎枝,搓下种子,晾干后放阴凉处保存。另外,也可以在收获时选取粗0.7厘米以上的根条作种根,边收达栽,或者在原地假植,等明春移栽定植用。
五、防风的病虫害防治
1、黄翅茴香螟:现蕾开花时发生,为害花蕾及果实。防治方法:在早晨或傍晚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BT乳剂300倍液喷雾防治。
2、白粉病:夏秋季为害,为害叶片。防治方法:①施磷钾肥、注意通风透光;②发病时以50%托布津800-l000倍液喷雾防治。
3、黄凤蝶:5月始为害,幼虫咬食叶、花蕾。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杀;②在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l000倍液。
4、防风的采收与加工
一般在种植后第二年冬季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或春季萌芽前采收。春天分根繁殖的防风,在水肥充足、生长茂盛的条件下当年可收获。防风根部入上较深,根脆易断,收时应从沟的一端开深沟,顺序采挖。去除残留茎叶和泥土,晒到半干时去掉须毛,按根的粗细长短分级,扎成0.25千克的小把,晒至全干即可。
上图为中药材防风种植图片
六、中药材川防风的药材性状
干燥的根呈圆柱形而稍弯曲,有的有分枝,长15~30厘米,粗0.5~1.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芦头部较长,顶端常有残留的茎杆,并有环节状叶片残痕。根部有纵皱纹及成堆的疣状突起和支根痕。体轻,质硬脆,断面淡黄白色,无肉质,多纤维。气微,昧辣.以干燥、无细尾须根者为佳。
七、中药材川防风的药用价值
1、中药材防风的性味
味辛;甘;性微温。
2、中药材防风的归经
归膀胱;肺;脾;肝经。
3、中药材防风的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4、中药材防风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八、中药材川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可解热、镇静、止痛、止汗、通便、止血、通经、袪风解表、渗湿止泻;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等症。
1、增强免疫力
现代研究表明,防风具有明显的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具有镇静、镇痛、解热和消炎等功效。
2、抗炎,抗过敏
现代研究表明,防风煎剂、浸剂有明显解热作用,并有抗炎及抗惊厥作用。还具有抗过敏的功效。
3、美容
防风能增强皮肤的免疫力,有美容的效果,因此也是美容产品和药物中的常用成分。
九、中药材防风的选方
1、治风热拂郁、筋膝拘倦、肢体焦痿、头目昏眩
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9克,石膏、黄芩、桔梗各50克,滑石150克,甘草100克,荆芥、白术、栀子各0.5克。水煎,去渣,温服。
2、治破伤风及跌打损伤
天南星、防风各等分。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如破伤风以药敷贴疮口,然后以温酒调下5克;如牙关急紧、角弓反张,用药6克,童尿送服。
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防风30g,全蜈蚣(研为细末)2条。以防风煎汤送服蜈蚣细末,每日1剂,晚饭后服,药后避风寒。儿童用量酌减,10日为1个疗程。病程长者,加当归、川芎,以养血活血。共治疗26例患者,痊愈(以症状全部消失,面肌活动正常视为痊愈)16例,有效9例,无效1例。
4.手术后肠胀气
防风50g,木香15g。加水煎成60ml,1次或多次服完。共治疗42例患者,均获痊愈,无1例出现并发症。
上图为中药材防风图片
十、中药材防风日常用法
1、便秘
用防风、枳壳(麸炒)各5克,甘草2克,共研为末。每服2克,饭前服,开水送下。可治疗和预防老人便秘。
2、泻肝补脾、止痛止泻
陈皮、防风各6克,山药120克,大米50克,炒白芍12克,红糖适量。将山药研成粉末,放入炒白芍、陈皮、防风的煎液,再加大米煮粥,调入红糖服食。
3、盗汗
用防风5克,川芎2克,人参2克,共研为末。每服2克,临睡时服用。可防止盗汗。
4、防感冒
防风6克,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感冒。
十一、中药材防风的鉴别方法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 5~30列细胞。皮层窄,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宽,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4~8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多弯曲,外侧常成裂隙。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根头处有髓。
薄壁组织中偶见石细胞。粉末淡棕色。油管直径17~60μm,充满金黄色分泌物。叶基维管束常伴有纤维束。网纹导管直径14~85μm。石细胞少见,黄绿色,长圆形或类长方形,壁较厚。
2、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十二、中药材防风的储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十三、中药材防风的选购原则
以条粗壮、皮细而紧、无毛头、断面有棕色环、中心色淡黄者为佳。
十四、中药材防风的药膳治疗
1、防风祛湿粥
防风可以祛风除湿,也能治疗关节疼痛,平时大家可以把防风二十克和防已十五克,一起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取出药液,加入薏米五十克和粳米一百克,一起煮制成粥,然后每天食用,就能让人们的风湿疼痛很快减轻。
2、解毒防风汤
解毒防风汤对人体内的热毒有良好的清除功效,可以预防人类的多种上火症状,平时制作时可以取防风一钱,金银花五钱和甘草以及木通各一钱,把它们洗好以后加清水煎制,煎好后的药液代茶饮用即可。
3、羌活防风茶
平时防风也能用来泡茶喝,具体做法是把羌活五克、防风三克,苍术三克以及川芎和白芷各三克,最后再准备绿茶五克,提前把准备好的中药用清水煎制一下,煎好的药液再去冲泡绿茶,然后直接饮用即可,这种羌活防风茶对人灰的外感风寒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
上述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一些关于中药材防风的种植方面,药用价值方法以及防风如何使用的描述与说明,大家在借鉴的同时可留言补充或是问题提问,如想了解更多中药材种植信息可关注今日药市中药材信息网。
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