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7
黄芩,中药名。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那么黄芩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
黄芩,中药名。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那么黄芩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
一、中药材黄芩的别名
山茶根、黄芩茶、小黄芩。
二、中药材黄芩的药用价值
1、性味
性寒,味苦。
2、归经
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
黄芩图片
三、中药材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与作用,主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四、中药材黄芩的药理作用
黄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体外试验,对杆菌、球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皮肤真菌亦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病毒性眼病及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动物试验表明,水煎剂具有抗炎、免疫促进和镇静解热作用;提取物有抑制HIV-1生长的作用。具有抗微生物、抗变态反应、降血压、利尿、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保肝、保护肾损伤的作用;低剂量促进免疫细胞增殖,高剂量则抑制;延缓白内障发生。
五、中药材黄芩的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有效成分,还含少量甾醇和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粗毛豚草素等,另黏毛黄芩素、二氢木蝴蝶素A等。
六、中药材黄芩的用法与用量
用量3~9克,煎服。
七、中药材黄芩的配方
1、治痰火咳嗽,气盛喘急:黄芩9克,黑山栀、苏子各4.5克,茯苓、杏仁各3克。水煎服。
2、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服3克,茶、酒任下。
3、治胎热不安:用黄芩、白术各等分。俱微炒,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晚9克,白汤下。
4、治肺痨潮热,咳嗽:黄芩、丹参各9~12克,百部12~18克。水煎服。若作片剂、丸剂长服,尤为方便。
5、治胃经有热,牙龈作肿,出血不上:黄芩、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升麻、石膏各3克。水煎,食后服。
黄芩图片
八、中药材黄芩的禁忌
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禁服。
九、黄芩的产地分布
野生黄芩主要分布中国内蒙中东部和东北三省大部,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等几个最具规模的主产区,是中国北方野生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栽培黄芩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大产区。
十、中药材黄芩的采集与加工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十一、中药材黄芩的药材性状
圆锥形或不规则条形,常有分枝,扭曲,长5~20厘米,直径1~1.6厘米。表面黄褐色或棕黄色,常有粗糙的栓皮,下部有支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鲜黄色或微带绿色。气微,味苦。
上述为中药材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使用方法的一些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中药材信息请关注今日药市中药材网。
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