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04
红花 ,别名:红蓝花 、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小面我们看一下中药材红花如何鉴别?
红花,别名:红蓝花 、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那么红花的鉴别方法有哪些呢?
一、药材来源鉴定
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二、药材历史考证
本品原名红蓝花。汉代张骞从西域得红蓝花,种以为染。张仲景《金匮要略》在“妇人杂病篇”中载有“红蓝花酒”。《证类本草》引《唐本注》云:“红蓝花,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堪染红。”考以上所引《唐本注》,《中华本草》认为是《新修本草》,尚志钧认为是《蜀本草》。无论如何,本品至少见载于唐代本草。《开宝本草》曰:“生梁、汉及西域。”《本草图经》曰:“红蓝花即红花也。生梁、汉及西域。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棣汇,多刺,花蕊出棣上,圃上承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梂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主产后血病为胜。其实亦同,叶颇似蓝,故有蓝名。”《本草纲目》曰:“红花,二月八月、十二月皆可以下种,雨后布子,如种麻法。初生嫩叶,苗亦可食,其叶如小蓟叶。至五月开花,如大蓟花而红色。”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红花相符。
三、植物形态鉴定
一年生草本,高20~150cm。茎直立,上部分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叶互生,无柄;中下部茎生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cm,宽2.5~6cm,边缘通常有不规则的锯齿,齿顶有针刺,针刺长1~1.5mm;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长达3mm。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包围,苞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2.5~3cm,边缘有长1~3mm的针刺或无针刺;总苞卵形,直径25mm;总苞片4层,外层叶状,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刺长达3mm;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长22mm,顶端渐尖;花两性,全为管状花,长28mm,花冠初时黄花,渐变成橘红色。瘦果倒卵形,乳白色,长约5.5mm,有4棱,棱在果顶伸出;无冠毛。花期5~8月。
四、药材性状鉴定
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五、药材显微鉴定
本品粉末橙黄色。花冠、花丝、柱头碎片多见,有长管道状分泌细胞,常位于导管旁,直径约至66μm,含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花冠裂片顶端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短绒毛状。柱头及花柱上部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先端尖或稍钝。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直径约至60μm,具3个萌发孔,外壁有齿状突起,草酸钙方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直径2~6μm。
六、药材理化鉴定
取本品1g,加稀乙醇10ml,浸渍。倾取浸出液,于浸出液内悬挂一滤纸条,5分钟后把滤纸条放入水中,随即取出,滤纸条上部显淡黄色,下部显淡红色。
七、红花商品规格的真假鉴定
⒈取本品一小片放在玻璃片上,加稀硫酸1滴,真品四周先出现深蓝色,渐变为紫色,后变棕红色。
⒉取样品少许,浸入水中,真品水变为金黄色,水面无油状漂浮物,若水呈现红色,且水面有油状漂浮物者为伪品。
⒊取样品少许,浸入水中,搅动,真品不易碎断,若碎断即为伪品。
⒋取样品少许,加碘酒一滴,真品不变色,若变蓝色、蓝黑色或紫色,则为伪品。
⒌取样品少许浸入水中,水被染成金黄色且直线向下扩散,用放大镜观察,真品一端膨大成喇叭状,一侧有裂缝(若顶端边缘有细齿者为上品),否则是其伪品。掺伪的品种有西红花的雄蕊、黄花菜染色、玉蜀黍的花柱、柱头,红花、莲须等。
上述为中药材红花的鉴别及鉴别要点,如想了解更多中药材鉴别信息可关注今日药市中药材信息网。
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