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01
白蔹,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的功效与作用,那么白蔹如何种植呢?白蔹种植产地在哪里?
白蔹,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的功效与作用,那么白蔹如何种植呢?白蔹种植产地在哪里?
一、白蔹的植物形态
落叶攀援木质藤本,长约1m。块根粗壮,肉质,卵形、长圆形或长纺锤形,深棕褐色,数个相聚。茎多分枝,幼枝带淡紫色,光滑,有细条纹;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5cm,微淡紫色,光滑或略具细毛;叶片长6-10cm,宽7-12cm;小叶3-5,羽状分裂或羽状缺刻,裂片卵形至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深锯齿或缺刻,中间裂片最长,两侧的较小,中轴有闲翅,裂片基部有关节,两面无毛。
聚伞花序小,与叶对生,花序梗长3-8cm,细长,常缠绕;花小,黄绿色;花萼5浅裂;花瓣、雄蕊各5;花盘边缘稍分裂。
浆果球形,径约6mm,熟时白色或蓝色,有针孔状凹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二、白蔹的种植产地分布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山西、陕西、广西、内蒙古等地。药材主产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此外,江苏、浙江、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白蔹图片
三、白蔹的种植生长习性
白蔹喜阳亦耐阴,耐贫瘠干旱,不择土壤,日常管理简单粗放,只要及时浇水,生长期内每15—20天追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即可生长良好。盆栽植株要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浇水要见干见湿,雨天要及时排除积水,以防过湿造成植株块根腐烂。若发现植株生长停滞,茎叶萎蔫,块根发软现象时,多半是由块根腐烂引起,应及时将植株挖出检查,如果腐烂的面积不大,可用利刀挖去腐烂部位,涂上少许多菌灵粉剂,晾干伤口后重新栽种。白蔹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叶质肥厚近革质,色泽浓绿光亮,且藤茎粗壮,生长旺盛。而在较隐蔽的环境条件下,虽然也能生长,但藤茎细弱,叶片呈薄纸质,叶色暗淡缺乏光泽,不易开花结实。因此,无论地植还是盆栽,应尽量选择在光线充足之处。白蔹耐寒,冬季地栽植株可自然留地逾冬,盆栽植株则应停止浇水,保持土壤微润,放在不结冰处即可安全越冬。
四、白蔹的繁殖方法
1、分根繁殖:在春季植株未萌芽前,将植株挖出,每株分出带芽的根3-4个,按行珠距40cm×40cm开穴栽种,每穴栽1个带芽的根,覆土,将周围压实浇水,约20d左右出苗。
2、扦插繁殖:在7月进行,截取枝条,每段插穗上留3-4个节,按行株距15cm×15cm斜插于土中2-3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除注意中耕除草外,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高30cm左右时应搭架缚蔓以利于攀援生长。每年应剪去枯枝和徒长枝,每株留4-5枝即可。每年春季返青前,施堆肥、厩肥等并培土。
3、种子繁殖:籽播可于10月份采收其完全成熟的果实,去除果皮后进行播种。采用此方法可获得大量的种苗,非常适宜大面积繁殖,但生长期长,管理较复杂,须2到3年后才能应用。
五、白蔹的种植管理
可于3—4月份于野外将刚刚开始萌芽的白蔹块根挖出,根据栽培需要选取后另行栽植。为保护野生资源,挖取时不可全部挖尽,应留下部分块根使其继续繁衍。白蔹耐旱、不耐水湿,栽植时应选择透水性好、富含腐殖质的肥沃沙壤土。地植的深度以将其块根掩埋为宜,盆栽可根据造型需要,一般以超过块根长度的三分之一。
六、白蔹的病虫防治
1、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可及时喷洒50%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进行防治。
2、根腐病:常因土壤过于潮湿引起,可切除病变部位,涂抹50%多菌灵处理。
3、红蜘蛛:主要为害植株的茎叶,盆植和庭院栽培宜选用低毒高效杀虫剂速灭杀丁或敌杀死2000至2500倍液进行喷杀。
白蔹图片
七、白蔹的采集与加工
春、秋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后晒干。
八、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1、白蔹的功效
白蔹味苦,性寒,能清泄,也能辛散消肿,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同时它也能敛疮生肌、消肿止痛,对人类的跌打损伤与疮疡肿痛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另外它还能治疗烧伤烫伤,可以去腐生肌也能消肿止痛,使用以后能加快伤处的愈合。
2、白蔹的作用
白蔹最大的作用就是消炎,对人类的外科炎症有很好的消除用,平时可以把白蔹的根研成细末,加酒精调成糊状,直接外敷在患处上,每天一次,对人类的蜂窝组织炎以及痈肿还有淋巴结炎等多种炎症都有很显著的治疗效果。
3、白蔹的药用价值
白蔹能止血是它药用价值最好的表现,平时它能治疗人类吐血和咯血,治疗时可以把白蔹三两,阿胶二两一起在研碎,加酒水适量,再加生地黄汁十二合,一起煎制,煎好以后去滓,直接服用药液就可以国,另外白蔹还能治疗皮肤炎症,也能淡化色斑,对黄褐斑和白癜风也有很明显的治疗作用。
以上为白蔹的种植技术与管理以及白蔹种植产地分布,如想了解更多中药材种植信息可关注今日药市中药材信息网。
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