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4
大黄为常用中药材,历史悠久,为泄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要药。驰誉于国内外,深受世人瞩目,为我国传统出口中药材之一,那么中药材大黄如何种植呢?种植前景如何?
大黄为常用中药材,历史悠久,为泄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要药。驰誉于国内外,深受世人瞩目,为我国传统出口中药材之一,那么中药材大黄如何种植呢?种植前景如何?
上图为大黄种植幼苗图片
一、大黄的植物形态
大黄是多年生高大草本。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根茎粗壮。茎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以上,3-7掌状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状分裂,上面流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筒状,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圆锥状,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被片6,长约1.5mm,成2轮;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二、大黄的产地分布
1、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
2、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东北部。
3、分布于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上图为大黄种植图片
三、大黄的生长习性
喜冷凉气候,耐寒,忌高温。野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m左右的高山区;家种多在1400m以上的地区。冬季最低气温为-10℃以下,夏季气温不超过30℃,无霜期150~180d,年雨量为500~1000mm左右。对土镶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好,粘重酸性土和低洼积水地区不宜栽种。忌连作,需经4~5年后再种。
四、大黄的种植要点
栽种大黄,宜选择高寒阴湿地带和多雨雾的气候,高度应在1400~2500m的北向或西北向阴坡,倾斜度为25°;~30°;,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腐殖质土,或沙质壤土为佳;其次是较深的灰棕色土壤。不宜于黏重土质或过于粗松的土地,否则块根长不肥大或根系分歧较多,品质疏松。大黄不宜连作,宜与党参、马铃薯、菜子等轮作。
上图为大黄种植图片
五、大黄的种植技术
1、种子繁殖
选择3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6~7月抽出花茎时,应在花茎旁设立支柱,以免花茎被风折断,以及所结的种子被风摇落。四川地区较温暖,大黄在7,月中、下旬待种子饱满变硬即可采摘。
甘肃地区较寒冷,大黄须在10月间,待种子部分变为黑褐色而未完全成熟前(熟透易于落粒),将种子剪下阴干或晒干,再选其饱满成熟的种子供播种用。种子宜储于通气的布袋中,挂于通风干燥处,勿使受潮,影响发芽率;但不可储于密闭器中。
2、芽茎繁殖
在大黄收获时,采取母株根茎之芽或有芽的侧根栽植,其分离或切割的伤口,容易腐烂,应涂以草木灰。用芽茎繁殖可以缩短种植时间,且品质优良,不易变种,但难获大量种芽扩大栽培,因此可因地制宜,两种办法同时采用。
3、整地移栽
栽地一般选择荒地,越高越好;栽培党参和菜子的熟地种植大黄也好。如用生荒地,可在移栽前1个月将地里杂草铲除烧灰,然后深翻35cm左右,充分碎土;熟地亦应翻地1~2次。周围修沟排水,然后挖穴,穴深17cm以上,株行距各68cm左右,穴内可施少许堆肥或草木灰,作为基肥。
春播的于翌年3月,秋播的于翌年7月将幼苗或根芽移栽穴内。每667㎡需种苗1500~2000株,能够栽的幼苗、块根有中指粗壮为宜,并需剪去幼苗的侧根及主根的细长部分,这样,便于定植,又能增进品质。然后将幼苗直栽于穴内,每穴1株,覆以细土或草木灰,压紧根部。如土壤过分干燥,栽后浇水定根。
上图为大黄种植图片
六、大黄的种植管理技术
1、中耕施肥
大黄栽后1~2年植株尚小,杂草容易滋生,除草中耕的次数宜多,至第3年植株生长健壮,能遮盖地面抑制杂草生长,每年中耕追草2次就可以。
2、割花茎
大黄抽出花茎时,除留种的部分花茎之外,应及时用刀割去,不使其开花,以免消耗养分。花可做饲料。
3、壅土防冻
大黄根块肥大,不断向上增长,故在每次中耕除草施肥时,结合壅土于植株四周,逐渐做成土堆状,既能促进块根生长,又利排水,若能与堆肥和垃圾壅植株四周,效果更好。在冬季叶片枯萎时,用泥土或藁草堆肥等覆盖6~10cm厚,防止根茎冻坏,引起腐烂。
上图为大黄种植图片
七、大黄的病虫防害措施
1、病害
(1)根腐病:雨季发生。
防治方法: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忌连作,经常松土,增加透气度;并进行土壤石灰消毒,拔除病株烧毁。
(2)叶斑病:
防治方法:于发病初期,每7~10天喷1次1:1:100的波尔多液,共喷3~4次。
2、虫害
(1)甘蓝夜蛾:以幼虫为害叶片,造成缺刻。
防治方法:灯光诱杀,或在发生期掌握幼龄阶段,喷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7~10天1次,连续2~3次。
(2)蚜虫:
又名腻虫、蜜虫,属纲翅目蚜科。以成虫、若虫为害嫩叶。
防治方法:冬季清理园地,将枯株和落叶深埋或烧毁。发生期喷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4~5次。
(3)金花虫以成虫及幼虫为害叶片,造成孔洞。
防治方法:用9%敌百虫800倍液或鱼藤精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4)蛴螬:又名白地蚕。以幼虫为害,咬断幼苗或幼根,造成断苗或根部空洞;白天常可在被害株根部或附近土下10~20cm处找到害虫。
防治方法:多用毒饵诱杀。
八、大黄的采集与加工
一般定植后2~3年即可收获。栽培时间过久,根茎易被虫蛀发生腐烂。收获是冬末秋初大黄叶片枯萎时进行,用锄头挖出根块,勿使受伤,除尽泥土,用刀削去地上部分,根块头部的顶芽必须全部挖掉,以防干燥期间产生糠心(即内部松弛变黑)。
将鲜大黄用刀削去侧根,洗净泥土,晾干水气,用磁片刮去粗皮,大的纵切两半,长者横切成段,用细绳从尾部串起,挂在阴凉通风处阴干。修下的大黄侧根,径粗在4cm者,可将粗皮刮去,切成10~13cm的节,与大块大黄一起干燥。名“水根大黄”,亦一同供药用。
中药材大黄图片
九、大黄的种植前景与效益
据种今日药市中药材种植网了解到,大黄种子大概在45元/公斤,一亩地大概用2.5-3公斤,亩产在400-500,2年。中药材价格在12-20元/公斤。
上述为中药材大黄的种植与栽培管理以及效益的分析,如想了解更多中药材种植信息可关注今日药市中药材信息网。
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