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25
蓖麻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本品有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的作用。用于痈疽肿毒,喉痹,大便燥结等症状。
蓖麻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本品有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的作用。用于痈疽肿毒,喉痹,大便燥结等症状。下面我们看一下蓖麻子具体功效与作用以及毒性有哪些?
一、中药材蓖麻子概述
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本品有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的作用。用于痈疽肿毒,喉痹,大便燥结等症状。蓖麻,大戟科植物的一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蓖麻又叫大麻子、老麻了、草麻等,在我国华北、东北最多,西北和华东次之,其他为零星种植。蓖麻的根叶及种子可以入药,并且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
二、中药材蓖麻子的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常绿灌木状草本,高2-5m。茎绿色或紫红色,有白粉。叶互生,盾状圆形,直径15-30cm,党状7-9深裂,边缘有不规则锯齿,齿端有腺体。总状或圆锥状花序顶生,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花被3-5裂;雄花雄蕊多数,花丝分枝;雌花子房卵形,密生刺状物,3室。蒴果球形,有刺。花期7-9月,果期10月。
蓖麻子图片
三、中药材蓖麻子药材鉴别
种子椭圆形或卵形,稍扁,长0.9-1.8cm,宽0.5-1cm。表面光滑,有灰白色与黑褐色蔌红棕色相间的花斑纹。一面较平,一面较隆起。较平的一面有1条隆起的种脊;一端有灰白色或浅棕色突起的种阜。种皮薄而脆,胚乳肥厚,白色,富油性,子叶2,菲薄。味微苦辛。
四、中药材蓖麻子的性味及归经
甘辛,平,有毒。入大肠。肺经。
五、中药材蓖麻子的功效
消肿拔毒;泻下导滞;通络利窍。主痈疽肿毒;瘰疬;乳痈;喉痹;疥癞癣疮;烫伤;水肿胀满;大便燥结;口眼歪斜;跌打损伤。
六、中药材蓖麻子的作用
1.泻下作用:蓖麻种子中的油本身并无致泻作用,在十二指肠内受脂肪分解酶的作用,皂化成蓖麻油酸钠与甘油,蓖麻油酸钠对小肠有刺激性,引起肠蠕动增强,小肠内容物急速向结肠推进,在服药后2~6小时,排出半流质粪便,排便后可有暂时的便秘;加大剂量不能增强效力,未水解部分很快排泄到大肠,蓖麻油酸吸收后,与其他脂肪酸一样在体内代谢分解,因此,蓖麻油作为泻剂是比较安全的;由于味道不好,可以制成乳剂内服。蓖麻油能阻碍山道年的吸收,并非由于腹泻引起。
2.其他作用:蓖麻油本身刺激性小,可作为皮肤滑润剂用于皮炎及其他皮肤病,作成油膏剂用于烫伤及溃疡,种子的糊剂用于皮肤黑热病的溃疡,此外可用于眼睑炎;作为溶剂以除去眼的刺激物,局部应用于阴道及子宫颈疾患。
七、中药材蓖麻子的毒副作用
蓖麻子中含蓖麻毒蛋白及蓖麻碱,特别是前者,可引起中毒。4~7岁小儿服蓖麻子2~7粒可引起中毒、致死。成人20粒可致死。非洲产蓖麻子2粒可使成人致死,小儿仅需一粒,但也有报告服24粒后仍能恢复者。蓖麻毒蛋白可能是一种蛋白分解酶,7毫克即可使成人死亡。蓖麻子中毒后之症状有:头痛、胃肠炎、体温上升、白细胞增多、血象左移、无尿、黄疸、冷汗、频发痉挛、心血管虚脱:中毒症状之发生常有一较长的潜伏期。蓖麻毒蛋白引起大鼠急性中毒,主要产生肝及肾的伤害,碳水化物代谢紊乱,蓖麻中的凝集素可与血球起凝集作用。
八、中药材蓖麻子的用量及禁忌
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调敷。内服,入丸剂,1-5g;生研或炒食。
禁忌:孕妇及便滑者忌服。《本草经疏》:脾胃薄弱、大肠不固之人,慎勿轻用。
九、中药材蓖麻子的临床应用
1.治疗颜面神经麻痹
取蓖麻子去壳捣成泥状,敷于患侧下颌关节及口角部(厚约0.3厘米),外加纱布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3例,均于10天内痊愈。
2.中毒与解毒
蓖麻子中所含毒质受热后即破坏。故中毒者多为生食后发生。曾报告3例小儿,生服蓖麻子仁2~7粒后发生持续呕吐,并伴腹痛,其中1例严重者神志模糊,出现脱水征象,手足发冷,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经按一般中毒常规处理及对症治疗,均渐恢复。
十、蓖麻子的采收、储藏及炮制
采收:秋季果实变棕色,果皮未开裂时分批采摘,晒干,除去果皮。
储藏:置阴凉干燥处。
炮制:敲碎种子外壳,拣取种仁用。
1.《雷公炮炙论》:凡使蓖麻子,先须和皮用盐汤煮半日,去皮取子研过用。
2.《本草蒙筌》:蓖麻子,修制忌铁。
以上为中药材蓖麻子的功效与作用及其毒副反应介绍,如想了解更多中药材信息可关注今日药市中药材信息网。
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