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01
淡竹叶 ,为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须根中部可膨大为纺缍形肉质块根,黄白色。叶披针形,圆锥花序;颖果椭圆形。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下面我们看一下淡竹叶的种植栽培管理技术以及淡竹叶的药用价值。
淡竹叶,为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须根中部可膨大为纺缍形肉质块根,黄白色。叶披针形,圆锥花序;颖果椭圆形。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一、中药材淡竹叶的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 ,具木质根头。须根中部膨大呈纺锤形小块根。秆直立,疏丛生,高40-80厘米,具5~6节。叶鞘平滑或外侧边缘具纤毛;叶舌质硬,长0.5~1毫米,褐色,背有糙毛;叶片披针形,长6~20厘米,宽1.5~2.5厘米,具横脉,有时被柔毛或疣基小刺毛,基部收窄成柄状。
圆锥花序长12~25厘米,分枝斜升或开展,长5~10厘米;小穗线状披针形,长7~12毫米,宽1.5~2毫米,具极短柄;颖顶端钝,具5脉,边缘膜质,第一颖长3~4.5毫米,第二颖长4.5-5毫米;第一外秤长5~6.5毫米,宽约3毫米,具7脉,顶端具尖头,内稃较短,其后具长约3毫米的小穗轴;不育外稃向上渐狭小,互相密集包卷,顶端具长约1.5毫米的短芒;雄蕊2枚。颖果长椭圆形。花果期6~10月。
二、淡竹叶的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地或林缘、道旁蔽荫处。淡竹叶耐贫瘠,喜温暖湿润,耐阴亦稍耐阳,在阳光过强的环境中,则生长不良,常表现为植株低矮、分蘖力降低、叶色发干偏黄等,观赏价值降低。其栽培用土以肥沃、透水性好的黄壤土、菜园土为宜。地植可选择通风好、无直射光的林中树下等遮阴处。盆栽可置于室内或阳光直射不到的阳台等处摆放。淡竹叶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地植除药用等特殊需要外。
三、淡竹叶的药材简介
淡竹叶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竹叶项下,为上品。系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其味甘、淡;性寒;归心、胃、小肠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等症。民间验方颇多,如治口舌生疮,可采用鲜淡竹叶煎汤当茶饮有良效;夏日消暑也可用淡竹叶适量水煎,作凉茶饮用;民间将它的根苗采来捣汁,与米作酒曲,有浓烈的芳香。淡竹叶不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四、淡竹叶的种植栽培
1、淡竹叶的生长习性
淡竹叶耐贫瘠,喜温暖湿润,耐阴亦稍耐阳,在阳光过强的环境中,则生长不良,常表现为植株低矮、分蘖力降低、叶色发干偏黄等。
2、选地整地
其栽培用土以肥沃、透水性好的黄壤土、菜园土为宜。地植可选择通风好、无直射光的林中树下等遮阴处。盆栽可置于室内或阳光直射不到的阳台等处摆放。
3、淡竹叶的繁殖方法
人工繁殖籽播、分株皆可。
4、淡竹叶的播种技术
籽播可于秋季果成熟时进行采集,以肥沃疏松的壤土或田园土作苗床,随采随播即可分株可在3月至5月份于野外采集挖取,进行分栽培育。分栽时要尽量保证每苗均具有较多的根系,剪去根部3厘米至5厘米以上的全部枝叶,以田园土栽种。
五、淡竹叶的栽培管理
淡竹叶盆栽观赏不宜分株,应选择根系发达、萌蘖旺盛的植株。淡竹叶地植除药用等特殊需要外,株距最好不低于2淡竹叶-花穗5厘米至30厘米,盆栽以每盆一丛为好。淡竹叶虽生性粗放,但合理的水肥管理会使其生长迅速、枝繁叶茂。在其新叶萌发时及开花期前后,可适量追施1次至2次较淡的腐熟饼肥水,地栽植株也可用淡尿素水灌根1次至2次。
六、淡竹叶的病虫防害措施
1、病害防害措施
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在叶鞘、茎杆、穗部也能发生。防治方法:可选用20%粉锈宁2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2、虫害防害措施
蝗虫:主要危害茎叶。防治方法:可用40%菊杀乳油2000倍至3000倍液进行喷洒灭虫。
七、淡竹叶的采集
栽后3~4年开始采收。在6~7月将开花时,除留种以外,其余一律离地2~5cm处割起地上部分,晒干,理顺扎成小把即成。但在晒时,不能间断,以免脱节;夜间不能露天堆放,以免黄叶。可连续收获几年。
八、中药材淡竹叶的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根,抢水洗净,切段,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九、中药材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十主治热病烦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肺热咳嗽,胃热呕哕,小便赤涩淋浊。
十、中药材淡竹叶的适应症
体虚有寒者、孕妇禁服。
十一、中药材淡竹叶的禁忌症
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孕妇忌服;亏尿频者忌服;宜久煎,入食以鲜品为佳,煮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
十二、中药材淡竹叶的复方
1、淡竹叶治预防中暑:淡竹叶、大青叶、埔姜叶、金银花叶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开水药材淡竹叶泡)当茶饮。
2、治尿血:淡竹叶12克,鲜茅根30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
3、治尿路感染:淡竹叶12~15克,叮咚藤、凤尾草各30克,或灯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叶、生藕节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5、治肾炎:淡竹根及块根、淡竹叶、杜枝杜(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6、治膀胱炎:淡竹叶15克,灯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