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29
五倍子 学名,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为同翅目蚜虫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虫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及其同属其他植物的嫩叶或叶柄,刺伤而生成一种囊状聚生物虫瘿,本章我们主要看一下五倍子的种植以及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五倍子学名,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为同翅目蚜虫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虫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及其同属其他植物的嫩叶或叶柄,刺伤而生成一种囊状聚生物虫瘿,经烘焙干燥后所得。此外,五倍子还是一种药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一、中药材五倍子的植物形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2-) 3-6对,叶轴具宽的叶状翅,小叶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叶轴和叶柄密被锈色柔毛;小叶多形,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或圆齿,叶面暗绿色,叶背粉绿色,被白粉,叶面沿中脉疏被柔毛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脉上较密,侧脉和细脉在叶五倍子-原植物(图一)面凹陷,在叶背突起;小叶无柄。
核果球形,略压扁,径4-5毫米,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毫米。花期8-9月,果期10月。
二、五倍子的生长环境
角倍类蚜虫生活于海拔500~1000m的低中山区及丘陵地区。平均温度16℃左右。肚倍类蚜虫生活于海拔300~1500m的低山丘陵地区。年平均温15℃左右。
寄主植物盐肤木、红麸杨、青麸杨生于海拔500~1600m的向阳或半阴半阳山坡、沟谷、溪边、岩坎等山地疏松或灌木丛。适生土壤为偏酸性壤土。
三、五倍子的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也能耐一定寒冷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中性或石灰岩的碱性土壤上都能生长,耐瘠薄,不耐水湿。根系发达,有很强的萌蘖性。
四、五倍子的种植栽培
五倍子的生长,必须同时具备致瘿蚜虫、夏寄主树和冬寄主苔藓3个条件。
倍林的培育,可用人工造林和在原有倍林中补植倍树两种方法。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都可用种子繁殖或根蘖繁殖。人工造林需树苗量大,宜用种子育苗,补植树苗可用根蘖苗。
1、种子育苗
(1)种子处理:将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的种子分别装袋并放在流动水中浸泡6-7天,取出用手揉去残存果肉和蜡层,再置50℃左右温水中浸种24小时,晾干待播。或用机械打去果肉和蜡层后用草木灰水、碱水或肥皂水洗净,再用60-70℃的热水浸种凉干待播。
(2)播种:于3-4月将苗圃的土耙平整细,按行距30-40厘米开浅平沟条播,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覆土,以盖过种子为度,并盖草保湿。苗出齐后,适当间苗。当年冬季或第2年春季即可移植。
(3)营造倍林:林地应选避风、湿度较大的阴山、半阴山中、下部、山腹低地或田边、地角、溪边沟旁、房前屋后。于冬春季阴雨天按株行距1.5m×;1.5m开穴种植,以每667㎡200~220株为宜。
(4)补植倍树:在倍林中林木稀疏处,按每667㎡200~220株均匀分布为原则,补植倍树,可育苗补植,也可在倍林中挖取从老倍树根部长出的树苗新植。在补植时还可砍去结倍子的老树,以新苗取代,以提高倍林木数量。
2、倍树管理
(1)打顶修枝:摘掉幼树顶芽,砍去成年树顶部枝条,树高控制在2米左右为宜。每年1-2月对倍树的枯枝、病虫枝、过密枝及徒长枝进行修剪,适当控制树冠。
(2)保护植被:以防破坏冬寄主的生长条件。不进行中耕、除草;仅能适当砍割长得过高的灌木和高草。
(3)防夏落叶:除摘顶修枝外,还可在结倍子的叶以下枝条上进行环割,控制营养下运,防止落叶。
(4)适宜树龄:重点抚育4-10年龄的倍树,以增加结倍数量。
3、病虫防害
病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褐凹翅莹叶甲、宽肩象、束枝隆蝽、云斑天牛、象甲虫、沫蝉等。防治方法主要以捕杀为主。
六、五倍子的采集与加工
五倍子的采收时间在夏末秋初,以五倍子已长成而里面的蚜虫尚未穿过瘿壁时为最佳。此时的五倍子形似饱满的橄榄,外表呈棕色或黄色,带有少量灰白色的丝状毛茸,皮壁厚约1cm,内藏有翅或有翅芽的灰色蚜虫。采下的鲜倍要及时用沸水浸烫。在火大、水多、水沸腾时投倍和快速浸烫,待五倍子表面由黄褐色转为灰色时,立即捞出晒干或微火烘干。成品含水量不超过14%,倍壳质硬声脆,手压能破成碎片,即可出售。
七、五倍子的储藏养护
五倍子一般用麻袋包装,养护方法或用内衬席子的树条筐盛装,每件40公斤左右。贮藏于干燥、通风处。该品吸潮易霉变。为害的仓虫有小圆皮蠹、花斑皮蠹、黑拟谷盗、赤拟谷盗、药材甲等。
储藏入库前应严格检查,避免易潮的伪品混入,引起霉变及虫蛀;搬运操作应防止破垛,堆码防止重压,减少包装损失,保护商品兔受霉菌污染及仓虫侵噬;经常检查,发现虫害,可使用磷化铝或溴甲烷熏蒸。发现霉迹,应及时翻晒、挑拣。
敛肺,涩肠,止血,解毒。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目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
九、中药材五倍子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研末,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十、中药材五倍子的化学成分
盐肤木虫瘿含大量五倍子鞣酸及树脂、脂肪、淀粉。
十一、中药材五倍子的配方
1、肠炎经久不愈:五倍子醋炒,研成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服,日服2次。也可外敷治疗因受惊、饮食不调引起的婴幼儿轻型腹泻或迁延性腹泻,方法是:五倍子2份(炒黄),干姜2份,吴茱萸、公丁香各1份,研细混匀,每次取10克左右,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脐部,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2-3次。
2、自汗、盗汗:五倍子焙黄(也可按5:1加入朱砂)研细末,温水调成糊状,睡前敷于患儿脐中,外用胶布贴紧,不使漏气,连用1周左右。
3、小儿遗尿:五倍子适量、研成细末、敷于患儿脐部,外用胶布贴紧,不使漏气,次日晚洗净脐部,继续敷用,连用l周。
4、脱肛:五倍子、煅龙骨各等分,研极细末,先以2%硼酸水或温开水洗净患处,用棉球蘸药粉轻轻扑在脱肛部黏膜上,用纱布托回肛门内,然后睡卧l小时,若每次大便后用五倍子、明矾各15克,水煎乘热熏洗半小时,再用上述药末,效果更佳。
5、乳头皲裂:五倍子、五味子各等分,研末加入冰片少许,用生香油拌成糊状,外敷患处。
十二、中药材五倍子的性味归经
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
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