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14
一、木通简介 木通,中药名,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 木通根,中药名,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及白木通的根。 二、木通的植物形态 白木通,又名:八
一、木通简介
木通,中药名,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
木通根,中药名,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及白木通的根。
二、木通的植物形态
白木通,又名:八月瓜藤、地海参。
落叶或半常绿缠绕灌木,高6~10米,全体无毛。掌状复叶;小叶3枚,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7厘米,宽2~4厘米,先端圆形,中央凹陷,基部圆形或稍呈心脏形至阔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二面均淡绿色。花雌雄同株,总状花序腋生,长约15厘米,总花梗细长;花紫色微红或淡紫色;雌花1~3朵生于花序下部,苞片线形,花被3,椭圆形,顶端圆,退化雄蕊6枚,雌蕊3~6枚,柱头头状;雄花具细小苞片,花被3,倒卵形,顶端稍凹,雄蕊6枚,花丝三角形,退化雌蕊3或4枚.甚?状浆果,椭圆形或长圆筒形,长8~13厘米,宽约4厘米,成熟时紫色。种子矩圆形,暗红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三、木通的生长分布
生于海拔300-2100米的山坡灌丛或沟谷疏林中。[1] 耐水湿植物|阴性植物,喜阴湿,较耐寒。常生长在低海拔山坡林下草丛中。在微酸,多腐殖质的黄壤中生长良好,也能适应中性土壤。茎蔓常匐地生长。多为黄壤或沙壤土, 土质疏松, 中性和微酸性, 力强, 排水性好, 滤水透气, 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 均适宜种植。野生于山坡荒地半阴处。
四、中药材木通的采集
1、木通的采集:9月采收,截取茎部,刮去外皮,阴干。
2、木通根的采集:9~10月采。
五、中药材木通的药材性状
白木通的干燥木质茎呈圆柱形而弯曲,长30~60厘米,直径1.2~2厘米。表面灰褐色,外皮极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裂纹,节不明显,仅可见侧枝断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较厚,黄褐色,木部黄白色,密布细孔洞的导管,夹有灰黄色放射状花纹。中央具小形的髓。气微弱,味苦而涩。以条匀,内色黄者为佳。
目前所用的木通药材,主要有关木通、川木通、淮通和白木通四类,其中使用最广的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木质茎(详"关木通"条);其次为川木通,为毛茛科小木通、绣球藤等的木质茎(详"川木通"条);淮通为马兜铃科大叶马兜铃、淮通马兜铃的木质茎(详"淮通"及"朱砂莲"条);白木通则仅在少数地区自产自销。而历代本草所记载的木通则为木通科木通,目前很少见用。
六、中药材木通的功效与作用
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
①《本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②《吴普本草》:"止自汗。"
③《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垅折、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④《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
⑤《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瘘、金疮、垅折,煮汁酿酒妙。"
⑥《本草拾遗》:"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
⑦《海药本草》:"主诸瘘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
⑧《食性本草》:"主理风热淋疾,小便效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有效。"
⑨《日华子本草》:"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治健忘,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乳。"
⑩《安徽药材》:"治脚气浮肿。"
七、中药材木通的性味归经
1、性味:苦,凉。
2、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
八、中药材木通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九、中药材木通的禁忌
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
十、中药材木通的选方
1、治小儿心热(小肠有火,便亦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疮,咬牙口渴):生地黄、甘草(生)、木通各等分。上同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
2、治尿血:木通、牛膝、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黄柏、甘草。同煎服。(《本草经疏》)
3、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臼皮二两,木通一两(锉),槟榔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钱。(《圣惠方》)
4、治妇人经闭及月事不调:木通、牛膝、生地黄、延胡索。同煎服。(《本草经疏》)
木通图片
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