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18
京大戟,也叫大戟,中药材名,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根,具有逐水通便,消肿散结的功效与作用,从目前来看,大戟的种植效益较高,前景较好。
京大戟,也叫大戟,中药材名,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根。
大戟,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长20~30厘米。直径6~14毫米,分枝或不分枝。茎单生或自基部多分枝,每个分枝上部又4-5分枝,高40~80 (90)厘米,直径3~6 (7)厘米,被柔毛或被少许柔毛或无毛。叶互生,常为椭圆形,少为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变异较大,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或呈楔形或近圆形或近平截,边缘全缘;主脉明显,侧脉羽状,不明显,叶两面无毛或有时叶背具少许柔毛或被较密的柔毛,变化较大且不稳定;总苞叶4~7枚,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近平截;伞幅4~7,长2~5厘米;苞叶2枚,近圆形,先端具短尖头,基部平截或近平截。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顶端,无柄;总苞杯状,高约3.5毫米,直径3.5~4.0毫米,边缘4裂,裂片半圆形,边缘具不明显的缘毛;腺体4,半圆形或肾状圆形,淡褐色。雄花多数,伸出总苞之外;雌花1枚,具较长的子房柄,柄长3~5 (6)毫米;子房幼时被较密的瘤状突起;花柱3,分离;柱头2裂。蒴果球状,长约4.5毫米,直径4.0~4.5毫米,被稀疏的瘤状突起,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花柱宿存且易脱落。种子长球状,长约2. 5毫米,直径1.5~2.0毫米,暗褐色或微光亮,腹面具浅色条纹;种阜近盾状,无柄。花期5~8月,果期6~9月。
一、中药材京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根入药,逐水通便,消肿散结,主治水肿,并有通经之效;亦可作兽药用;有毒,宜慎用。
二、大戟的生长习性
大戟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喜潮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或粘质壤上栽培为好。
三、大戟的种植技术
可用用种子、分根繁殖,育苗移栽法。
1、种子繁殖
4月上旬育苗,撒播或条播,将种子均匀播下,覆薄细土,稍加镇压,浇水,保持床土湿润。约经2~3星期出苗。苗高12~15cm时移移。
2、分根繁殖
秋季桔叶后或早春萌芽前,挖掘根部,进行分根,每根带有2~3个芽,按行株距30cm×25cm开穴栽种。
3、育苗移栽方法
选阴天,将订地浇透水,挖幼苗,按行株距30cm×25cm开穴,穴深12cm,每穴栽种1株,覆土压实,浇水。1hm2用种量7.5kg。
四、大戟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
1、补苗
苗定植后,如有缺株,应及时补栽,并施1次稀人粪尿。
2、施肥
蕾时要及时摘蕾,再施1次粪肥或饼肥。
3、除草
隔半月需松土除草。
五、中药材大戟的采集
秋、冬季采挖,除去干燥并且置干燥处,防蛀。
六、中药材大戟的药材性状
根长圆锥形或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cm,直径1.5~4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扭曲纵沟纹及横长皮孔,根头膨大,有多数圆形茎痕。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性寒,味苦;有毒。
中药材大戟图片
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